




零件加工辅助基准的应用:
工件定位时,零部件加工厂,为了---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大多优先选择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作为主要定位基准,这些基准一般为零件上的主要表面。但有些零件在加工中,五金零部件加工,为 装夹方便或易于实现基准统一,人为地制造一种定位基准。如毛坯上的工艺凸台和轴类零件加工时的中心孔。这些表面不是零件上的工作表面,只是为满足工艺需要 而在工件上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称为辅助基准。此外某些零件上的次要表面(非配合表面),零部件加工,因工艺上宜作定位基准而提高其加工精度和表面以便定位时使用。这种表面也称为辅助基准。例如,丝杠的外 圆表面,从螺纹副的传动来看,它是非配合的次要表面,但在丝杠螺纹的加工中,外圆表面往往作为定位基准,它的圆度和圆柱度直接影响到螺纹的加工精度,所以 要提高外圆的加工精度,并降低其表面粗糙度值。
高精密零件加工特点与工艺
1.一般轴类高精密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精密零部件,其粗、精加工应分开,以---零部件的。轴类零件加工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等),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2.一般轴类高精密零件加工的定位基准选择
一般轴类高精密零件加工的定位基面,常用的是两中心孔。因为轴类高精密零件加工各外圆表面、螺纹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是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项目,而这些表面的设计基准一般多是轴的中心线,采用两中心孔定位就能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由于多数工序都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零部件加工供应商,能较大限度地加工出多个外圆和端面,这也符合基准统一原则。但下列情况不能用两中心孔作为定外基准:
1)粗加工外圆时,为提高工件刚度,则采用轴外圆表面为定位基面,或以外圆和中心孔作定位基面,即一夹一顶。
2)当轴为通孔零件时,在加工过程中,作为定位基面的中心孔因钻出通孔而消失,为了在通孔加工后还能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工艺上采用三种方法:
当中心通孔直径较小时,可直接再孔口倒出宽度不大于2mm和了、60°内锥面来代替中心孔。
当轴有圆柱孔时,可采用锥堵,锥度为1:500。当轴孔锥度较小时,锥堵锥度与工件两端定位孔锥度相同。
若轴孔为锥度孔,当轴通孔的锥度较大时,可采用带锥堵的心轴,简称锥堵心轴。
使用锥堵或锥堵心轴时应该注意,一般中途不得更换或拆卸,直到精加工完各处加工面,不在使用中心孔时才能拆卸。
制定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
(1)精基面先
(2)粗精分开原则。对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一般应在工件全部粗加工后再进行精加工。这样可消除工件在粗加工时因夹紧力、切削热和内应力引起的变形,也有利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在大批量生产时,粗、精加工常在不同的机床上进行,这也有利于高的精度机床的合理使用。
(3)“一次装夹”原则。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有位置精度要求的有关表面应尽可能在一次装夹中进行精加工。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143278.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75462896.html
关键词: